第785章 开关

老白牛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小说旗 www.xiaoshuo7.net,最快更新明末边军一小兵最新章节!

    (多谢忍不住打赏书友的一万打赏,又多谢cdy778064038书友的考据统计。铠甲军徽兄,待我有空时好好看看。还有回东丽书友,我更新说不准,要看当日的时间与灵感,可以在手机上设置提醒,有更了再看,不必每天追。最后,谢谢各位书友的理解与支持。)

    信使回到山海关后,吴三桂与方光琛迫不及待展开回信观看。

    观信中清国皇帝有灭贼之意,也对他吴三桂大为赞赏,夸他是忠臣义士,但却未挑明是否借兵,反而对他大有拉拢之心。

    吴三桂有些失望的同时,也心下隐隐得意,那是受人重视,被人肯定价值的感觉。

    还有那种受人器重,有了退路的心安。

    多尔衮言他吴三桂若率众去归,必封以故土,晋为藩王,仿若大辽南京道之旧事,说实在的,不会不让吴三桂心动。这句话,就保证了他整个辽东集团及他吴三桂的利益。

    历史上辽国南京道契汉联盟几二百年,多个家族从中受益,若京师之事不可为,此不失为一条较理想的退路。

    他目光特别放在“伯虽向守辽东与我为敌,今亦勿因前故尚复怀疑,昔管仲射桓公中钩,后桓公用为仲父以成霸业”这句,相比令人失望的大顺,前途莫明的残明,这北朝皇帝更有雄心与肚量,未来若投靠他……

    不过他想了想,最好还是借虏平寇,抢先一步收复神京为好。毕竟多尔衮心思再诚,气魄再高,清国亦只是东陲一隅,蕞尔小国,最多大辽的版图格局。若有大金的前景,吴三桂都不会这么犹豫。

    所以他与方光琛商议后,又回了信:“接来书知大清军至宁远山海,意在救民伐暴,扶弱除强,义声震于天地。其所以相助者实为我先帝,而三桂之感戴犹其小也。今三桂已悉简精锐以图相机剿贼,乞皇速整虎旅直入山海京东,则逆贼可擒也。又仁义之师首重安民,所发檄文最为严切,更祈令大军秋毫无犯,则.民心服而财土亦得,何事不成哉。”

    多尔衮回信道:“伯等愿为故主复仇,大义可嘉。先帝时事,在今日不必言,亦不忍言。但昔为敌国,今为一家。我兵进关,若动人一株草,一颗粒,定以军法处死。汝等分谕大小居民勿得惊慌。”

    他信中又劝降道:“今者明祚衰微,伯已洞悉。伯与朕素无仇隙,伯之亲戚亦有在朕处。我大清之规模形势,将来必成大事,惟伯相时度势,早为之计也。”

    看多尔衮的回信,吴三桂又一颗心落下,他最担心就是借虏平寇时,借来的清兵若流贼一样烧杀抢掠,那就大事去矣。这北朝皇帝向他力保军纪,确非流贼可比。

    对于投清,吴三桂仍然犹豫未决,他还是想借兵,不过初七日这天,不知为何吴三桂的密事被泄漏了。不单早前他与各官将商议的借虏平寇之事,甚至后来他与清国方面暗地接触之事都被泄出。

    一时山海关哗然,人心汹汹,士女争骇窜,农商互震惊。而且还有人向吴三桂密报,言刘肇基等人对其借虏平寇之事极为不满,意图夺其兵马,死守关门,介时迎之王斗等等。

    吴三桂半信半疑,此等事素不好求证,然他心中大部分还是相信的。初四日那天他与众人商议时,范志完、黎玉田就言语冷淡,刘肇基甚至对他破口大骂,让他颜面扫地。

    他们真的不赞同自己的话,为了不让清兵入关,甚至获得守关功劳,这些事情,他们不是干不出来。

    而且向他密报者还是山海关内几个知名士绅,德高望重,与刘肇基、范志完等人素来走得很近,他们说的话,更增确实。

    吴三桂心中一片阴霾,事情闹成这样是他没有想到的,此时他骑虎难下,只得在借虏平寇这条路上走到底了。

    他决定最后努力一次,再劝说东平伯、蓟辽总督、关门巡抚等人,邀他们共图大业。还有唐通这个鼠辈,原本答应与自己共进退,近日不知为何又有些动摇,务必坚定下其内心。

    同时他心下也暗暗防备,他盘算刘肇基的兵力,正兵营三千多,内中家丁数百人。他任辽东总兵时节制兵马有一万多,然只是节制罢了,依大明军制,刘肇基到山海关上任只带正兵营人马,余者仍居原地。

    范志完、黎玉田更不用说,他们的督标营,抚标营,兵丁一二千,内家丁一二百人,更多是象征力量,素没什么战斗力。

    他再盘算自己,在山海关的精锐家丁就有二千人,还有精选的吴祖家精骑一千多,精锐战力方面,在山海关内稳居第一。

    他还多了心眼,只商请刘肇基、范志完等人到自己府中议事,必要的防备也不可少。

    得到密报后,吴三桂疑神疑鬼,已经不敢再与刘肇基等人单独相处,更不敢前往他们的府邸等处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初八日正午,刘肇基、范志完、黎玉田、唐通等人被邀请到吴三桂府中宴饮,刘肇基等人欣然前往。

    其实这几日纷争,也让刘肇基人等颇为心烦,虽说也有人急急提醒刘肇基,言近日有奴贼细作兴风作浪,吴三桂现在心思莫测,还是不要前往不安生之地为好。

    上上策,便是急速拿下吴三桂。

    但刘肇基不以为然,认为吴三桂不至于那样丧心病狂,他是直爽性子,有什么说什么,吴三桂久在辽东,不会不知道他的脾气。而且这类争议不是没有过,当初京师陷,大顺派唐通前来招降,自己便与吴三桂等人有过争议。

    最后吴三桂与范志完人等说服自己,决定山海关众官将一齐投靠大顺。

    先前吵归吵,事后大家仍然一团和气。

    现在到了自己说服吴三桂的时候了。

    范志完与黎玉田也没想那么多,吴三桂历来在辽东颇有美誉,待人恭谦,范、黎二人在辽东久了,素与其人相处如沐春风。这几天双方关系是僵了一些,这也是范、黎二人不愿看到的,正好趁机改善关系,温言劝说一二,消除彼此误会。

    至于唐通,他本来答应了吴三桂,但这两天关城人心汹汹,再想想借虏平寇之事前景不明,或许就此谨守关墙,静待朝廷兵马前来更安稳一些,所以他有些犹豫起来。

    各人心思种种,前往吴三桂处。当然,虽不以为然,刘肇基等人也不是毫无心眼,比如刘肇基虽前往吴三桂府中赴宴,但还是带上他最精锐的亲卫,约有二十人。

    范志完等人身边都伴有家丁护卫。

    众人到了吴三桂府邸时,就见吴三桂与方光琛亲迎出大门之外,言笑晏晏,还是如往日那样谦恭有礼,待人诚恳,让刘肇基等人更是放下心来。

    进了府后,吴三桂在大堂设宴,几个大员坐饮,又在堂下摆了多桌,招待刘肇基等随行的亲卫家丁们。

    起初这些亲卫家丁还提着心,但见堂中和气一团,不时爆出阵阵欢笑,他们提着的心也放下来。

    有些人甚至在自嘲,自己太小题大做了,人言传言多不可信,果然如此。

    酒过三巡,菜过五味,一切都是那样平静,堂中仍然欢笑阵阵,堂下各人的亲卫更是完全放下心来,他们在吴府家人的劝说下,个个胡吃海喝起来。

    就在各人皆有醉意时,堂中也似乎有了一些争吵声音,堂下一个随行的刘肇基亲卫仍有些戒心,他吃喝不多,听到堂中争吵声音,他仔细听去,却似乎是自家大帅与平西伯在吵嚷。

    “……吴兄弟,你还想着借虏吗?那些鞑子畜生般的东西,真让他们进关,百姓们还不知要怎么遭殃,你于心何忍?”

    似乎吴三桂说了什么,刘肇基嚷道:“奴酋说会严明军纪?那些鞑子最是狡诈,他们说话靠得住,母猪会上树。到时入了关,还不是任由其搓扁捏圆,他们若是悔言,又当如何?”

    似乎吴三桂又说什么,刘肇基喝道:“大业?光复神京?我等守住边墙,不让鞑子进关,这就是大业……”

    他更拍了一下桌子,堂内碗筷一片咣咣作响,然后是他愤怒的咆哮声音:“……你就知道唐肃宗借回纥之力收回二京,却不知那些落在胡狗手上的百姓是多么的惨……什么狗屁伟业,这都是我中原百姓的血泪……”

    堂下众人皆是惊愕看去,很多人甚至站了起来,再听内中夹着范志完等人惊慌失措的劝说声音,还有刘肇基仍然在怒吼咆哮:“这种大业某绝不赞同,我也劝你吴兄弟,征虏大将军最恨鞑虏,你果然这样做,就算收复神京,你以为永宁侯会放过你吗?”

    似乎吴三桂静默了下来,然后堂内是一片让人不安的沉默,那随行的刘肇基亲卫有种心惊肉跳的感觉,他正欲起身举步,却听自家大帅似乎平复了一下心情,然后他恳切的说道:“吴兄弟,我等乃汉……”

    猛然堂内一片乒乓哗啦作响,似乎是桌椅碗筷倾倒在地,然后是蓟辽总督范志完无比惊恐的尖叫声音:“……啊……啊……你杀了刘帅?你简直丧心病狂……”

    那随行的刘肇基亲卫全身颤抖,他猛地抽出自己兵刃,就急步冲入堂内去。

    眼前情形让他目眦欲裂,就见自家大帅躺在地上,胸前插着一柄利剑,鲜血正缓缓从他胸前身下流出。他扑上前去,扶起大帅刘肇基哭喊,却见他大睁着眼,已经听不到他的声音。

    他眼中有着愤怒与不解,眼睛望着,又似乎在眺望万里河山,哭喊声中,最后慢慢闭上眼睛,眼角带着一丝安详,似乎征战一生,就此睡去,魂归他最终要回去的地方。

    那亲卫嚎啕大哭,他对着吴三桂哭喊道:“你干了什么啊,吴三桂你个畜牲,你杀了我家大帅!”

    吴三桂满手的血,他脸上全无血色,他似乎踉跄不稳,只无力的靠在墙上。而蓟辽总督范志完、关门巡抚黎玉田两个文官大员只是爬在地上尖叫。唐通面如土色,缩在墙角一处发抖。

    还有方光琛跌跌撞撞的行走不稳,他面如死灰,喃喃道:“失控了,失控了……”

    事前的商议,最多只是软禁刘肇基等人,并不是杀戮,然眼前一切……

    他痛苦的掩上了脸。

    而这时嚎哭声阵阵,却是刘肇基在堂下的亲卫都冲进堂内,眼见大帅遇害身死,无不放声哭泣。

    “我杀了你!”

    这时先前那亲卫厉喝一声,他持着兵器,猛的朝吴三桂扑去。眼见他的长刀就要劈到吴三桂身上,猛然一杆长矛飞射过来,这亲卫一口鲜血喷出,却是被长矛射中,然后踉跄后退,跪倒地上。

    他被长矛刺透了身体,一边吐着血,一边仍然痛苦的呜咽哭泣:“吴三桂,你在干什么?”

    堂后埋伏的家丁密集冲了出来,一边冲刘肇基等人带来的亲卫砍杀,一边将吴三桂人等救之走,还有范志完等人,一样提了进来。

    吴三桂到了堂后,他脚步踉跄,满头大汗,听前堂传来的喊杀声,还有若隐若现的嚎哭声,他脸色白得利害。他身旁还有全身颤抖,似乎脊梁骨被打断一般的范志完、方光琛、唐通等人。

    他也不看他们,嘶声道:“传令下去,立刻接收关防,收编关城各部……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下午,山海关外,欢喜岭,威远堡。

    猛然从宁远方向来的数骑冲上欢喜岭,随后噶布什贤噶喇昂邦吴拜急急进入威远堡官厅,向厅内的清国皇帝多尔衮禀报消息。

    多尔衮猛的站起来:“果真如此吗?”

    吴拜说道:“正是,我大清兵要攻克义州时,城中兵民自.焚,无一人降我大清。”

    他说道:“这里有攻打义州的杜度等人书信。”

    多尔衮默默接过他献上的杜度、洛洛欢等人书信,他看了良久,咬牙道:“曹变蛟、王廷臣,他们就是死,也不肯降我大清?”

    他大声咆哮:“三百年了,为何南朝还有如此多的忠臣良将,朱明何德何能,值得他们效忠?”

    厅内各人静默一片,这时大学士宁完我出来强笑道:“有道是识时务者为俊杰,又言良禽择木而栖……”

    多尔衮厉声喝道:“闭嘴!”

    他严厉的道:“每朝皆有气数,我大清若有不忍之日,可有如此多的忠臣义士?”

    宁完我噤若寒蝉,不敢再言。

    多尔衮发作一会,颓然说道:“收殓他们的尸骨,为他们立庙祭祀。”

    管礼部事的贝勒萨哈廉忙应了。

    多尔衮沉闷坐了一会,终还是问管蛮子城的刑部承政高鸿中道:“吴三桂那边可有消息?”

    高鸿中连忙出列,他正要说什么,这时忽然一个噶布什贤兵带个密探进来禀报什么。

    多尔衮仔细听着,他脸色阴晴不定,良久,他哑然失笑道:“这个吴三桂,朕还真小看他了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约申时初,吴三桂带数十骑从东罗城奔出,随之还有原礼部尚书方一藻之子,他的好友方光琛。

    吴三桂脸色灰白,他率骑直奔威远堡清军营垒,跪于多尔衮面前,请他立刻率军入关,然后挥军直取京师。

    多尔衮当即赐坐赐茶,面谕关门为第一功,他表示,他非常赏识吴三桂,他愿将先帝之女建宁公主嫁给其子吴应熊,增强彼此的关系,并立时封他为大清国平西王。

    吴三桂默默听着,也没有拒绝。

    随后多尔衮又承诺严明军纪,他说道:“朕将与诸将誓约,并晓谕随征之各臣工:此次出师所以除暴救民,灭流寇以安天下。今入关西征,勿得杀害无辜、勿得抢掠财物、勿得焚毁庐舍,不如约者罪之!”

    他又下令赏吴三桂玉带、蟒袍、貂裘、鞍马、玲珑撒袋、弓矢等物,最后他道:“朕决意西征剿灭流贼,然尔与流寇皆是汉人,战时以何为辨?恐致误杀,当薙发为辩!”

    吴三桂呆了呆,最终还是道:“是。”

    很快,他与身边的方光琛就被剃了头,二人摸着脑后的金钱鼠尾,无不是呆若木鸡。

    随后多尔衮下令进关,此时山海关各关门大开,清军分三路入关,一路南水门,一路北水门,多尔衮亲率大军,从关中门东罗城进。

    在吴三桂开门揖盗下,全副武装,浩浩荡荡的清军就这样轻松进入雄关,进入关内的土地。

    他们人马如潮,前不见头,后不见尾……(未完待续。)